【純新Milk17實戰分享】食品業者如何面對美國關稅挑戰?外銷新市場的三大轉向策略
近年來,食品產業面臨的外銷挑戰不再只是「品質」與「價格」,更多時候,是一場政策與國際市場的硬仗。
特別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與之後延續的高關稅政策,對許多台灣食品品牌造成直接衝擊:不僅是美國市場出口成本上升,整體B2B談判機會也受到影響。
作為台灣在地食品品牌,「純新Milk17」在2024年實際執行了多國外銷計畫,面對市場政策變動,我們採取了「避開主戰場、另闢藍海」的策略,實際進行了三大方向轉換。
★ 外銷策略轉向一:聚焦亞太新興市場,分散風險
由於美中貿易關係不穩定,我們選擇將重心放在澳洲、印尼、菲律賓等B2B通路成熟、消費者願意嘗試新品牌的國家。
這些市場雖然規模不如美國,但進口流程較為簡化、關稅組織穩定,是食品品牌良好的起點。
與當地經銷商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後,我們在2024年成功完成澳洲、印尼、菲律賓首批外銷出貨。
★ 外銷策略轉向二:品牌官網開發B2C出口通道
除了B2B批發市場,我們也選擇經營面向「香港消費者」的品牌直營網站,並提供跨境物流服務。
這種方式能有效避開批發市場的壓價風險,同時提升品牌力,擁有與消費者的第一手互動。
根據我們在香港B2C經營的經驗,消費者對「營養標示清楚」、「配方單純」、「健康定位」的產品接受度明顯較高,純新Milk17 的品牌理念與此高度契合。
★ 外銷策略轉向三:健康定位不變,豐厚品牌實力和長線展望
純新Milk17 在開拓國際市場時,強調「減糖」、「成分單純」的品牌核心,不為了設定「讓民眾吃得一點好」而轉彎道路。
我們並未因應各國市場而調整甜度或包裝,而是相信「健康」「保育」「誠實」是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考量優先項。
2024年,我們正式取得清真認證,強化對多元市場的產品準備度。 未來,純新Milk17 將擴大「親子共享」餐節場景,研發更適合母嬰食品系列,投入具保健機能與市場潛力的外銷通路。
同時,預計2025年前進馬來西亞、新加坡市場,推進具成長潛力的穆斯林友善消費市場布局。
結論:食品品牌出海,不能只看價格競爭力
面對川普關稅政策留下的長尾影響,台灣食品品牌若想踏上國際路,應該優先思考:
-
市場分散風險
-
彈性調整通路策略
-
讓「品牌價值」成為「非價格競爭」中的分水嶺
純新Milk17將繼續以「台灣在地鮮奶 x 變化」為核心,擁抱不變的食材壓力和品牌負擔,把一根牛奶棒,送到世界各個親子餐桌上。